摘要: 今年摆摊的人多了,同样送外卖的人也多了,就像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,最早‘下海’的人也是第一批赚钱的人。
今年2月份的一天,我在网上听到一种声音,说未来几个月甚至一年时间里,摆摊经济会雨后春笋般席卷全国,当时,我其实并不明白疫情跟摆摊有什么关系,更何况中国有如此发达的互联网购物系统,交易方式应该是越来越高科技才是啊,怎么会回到传统的如‘小农’经济般的模式呢?
直到这个月,当每天下班看到小区周围聚集的商贩一天比一天多的时候,我终于相信了那个摆摊经济的预言。
去年的时候,小区大门口左边有一家卖油条的,右边有一家卖菜夹馍的,日复一日他们每天来到固定的摊位,生意其实不错,今年它们依然每天早晨出摊,只是旁边多了几家‘竞争对手’,一家卖包子的,一家卖煎饼的,还有几家说不上名字的早点摊位。
虽然多了的摊位会分流原本的客流,但是我发现吃早饭的人还是挺多,好像新增的摊位同样带来了客流一样。
晚上,小区门口的各色商贩更是丰富多样,一直没有见过的衣服摊位,也出现在人群中,夜晚在走过一排排商贩货架旁昏黄的灯光下,犹如走过城中村的大街小巷,市井之气弥漫夜空,好不热闹。
疫情下的人生百态,在大街小巷走一圈就知道个大概。人们求生存的毅力和创造力是无限的,当环境发生变化,规则也随之跟着变通,这几天的两会,从国家层面上都提出了地摊经济,所以,城管的管理强度和频次都没有之前那么严厉。
国家有政策,但是,能走出去,放下自尊和有点生意眼光的人其实不多,因为在疫情之前很多人总觉得摆摊起早贪黑,能挣多少钱啊?在心底总是排斥,也就谈不上为此做过准备,所以,不要看一个小小的摆摊,其实是给有准备的人的。
今年摆摊的人多了,同样送外卖的人也多了,就像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,最早‘下海’的人也是第一批赚钱的人。我觉得今年的情形还真像几十年前人们对商业的那种摸索和贪婪,与其给小孩灌输‘不好好学习,就跟街边卖西瓜的大叔一样在太阳底下给客人切西瓜’,不如从心底放下自尊,当环境发生改变,我们也能很快的适应,开辟属于自己的生存方式。
当每天下午我遇到那个推着一盆腊肉的美女,想着她在推出来卖之前,不知尝试过多少次调味剂;当我看到站在农用车旁的小哥给别人娴熟的切瓜,口算价格的时候,想着他不知道接触过多少供应商和顾客,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的进行每一次交易。
环境改变时,规则也会改变,只有那些适应环境,且不被规则约束的人,与这个世界并肩前行着,不要小看他们,否则,‘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,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’就会变成现实。